(水利论文)浅谈黄河泥沙开发利用与处理

更新时间:2014-07-01 08:54:27 来源:兰考河务局 作者:樊瑞娜 浏览:2549次 评论:0

导读: 浅谈黄河泥沙开发利用与处理 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始终把泥沙处理放在突出位置,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人们认识到解决泥沙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必须采用多种措施,综合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 一、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 1. 利用泥沙大力发展建筑材料等第三产业 ..

浅谈黄河泥沙开发利用与处理

在黄河治理开发中,始终把泥沙处理放在突出位置,经过长时期的探索,人们认识到解决泥沙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必须采用多种措施,综合处理和利用黄河泥沙。

一、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

1. 利用泥沙大力发展建筑材料等第三产业

把黄河泥沙作为建筑材料是对泥沙资源的“深加工”,附加值也更高。如果该产业能够蓬勃发展,不仅可以“消耗”大量的黄河泥沙以达到减少下游河床淤积的目的,而且将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农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巨大。虽然目前黄河泥沙利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值得借鉴的经验也很多,但同时也应看到黄河泥沙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很多方法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大规模实施的条件还不成熟,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黄河泥沙资源的利用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但是随着泥沙资源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利用,泥沙资源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在开发利用模式方面开发初期由于黄河泥沙利用市场尚未成型,国家可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个人、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参与模式建议建立社会民营资本、集体、个人股份投资的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地方成立相应的投资开发公司,实行有偿投资,滚动发展,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以实现泥沙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当泥沙产业市场开发成型时,国家、企事业单位、个人将共同受益。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应鼓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技公司大力开展跨学科黄河泥沙应用技术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让黄河泥沙这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在建筑、材料等领域得到更加充分的开发利用,使这项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2. 放淤固堤

放淤固堤是黄河河务部门最早大规模利用黄河泥沙资源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的一项工程技术手段。所谓放淤固堤(也称机淤固堤、淤背固堤)就是通过自流引水或机械提取黄河水沙,以渠道或管道输送至大堤背河侧,经沉沙落淤,排除清水,淤淀下来的泥沙,加大堤防断面,延长渗径,从而消除险点隐患,加固大堤,提高堤防强度,确保防洪安全的技术。该技术利用了黄河多泥沙的特点,是一种“以河治河”的办法,成为黄河治理的一项重要创举。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经30多年实践表明,放淤固堤技术在防洪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效果显著。以经济效益为例,放淤固堤技术既可大大降低堤防工程建设成本又减少了近堤取土毁坏农民耕地的弊端。按照2000年设防标准进行机淤固堤,加固两岸堤防,可有效利用泥沙,减缓黄河河道淤积抬升的速度,大大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尤其是在标准化堤防建设土方量大,当地百姓可利用土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采用挖泥船或泥浆泵挖取河道泥沙,输送到堤防背河侧进行帮宽、机淤等加固措施对防洪保安全极为重要,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今后随着标准化提防建设不断深入开展,黄河泥沙资源利用将会得到更快发展。

二、泥沙综合处理对策

黄河泥沙处理是个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只有综合规划、统筹考虑,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建立水沙调控体系并优化调度,合理处理利用水沙,才能充分发挥“拦、排、调、放、挖”综合治理体系的主体效应。“拦、排、调、放、挖”作为黄河泥沙的综合处理体系,其核心为:产生的泥沙往何处摆放 ,以及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摆放。“拦”主要是上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特别是多沙粗沙区重点支流的治理工作。同时利用干支流水库拦截部分泥沙。“排”就是利用河道输沙入海,黄河下游河道具有很强的输沙能力,在进一步搞好河道整治和河口治理的条件下,将大部分粒径小于0.05mm的泥沙输送入海。“调”是运用干流水库调节水沙过程,减少河道淤积。“放”包括淤灌和放淤改土、淤背固堤和淤筑相对地下河;“挖”是通过水利工程措施进行挖河清淤积,改善河道条件,理顺河势,加固堤防。

总之,黄河泥沙的开发利用与处理是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黄河泥沙开发利用与处理的各项对策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针对性,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随着治黄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不同的泥沙开发利用对策、处理对策在不同时期应多方并举、有所侧重、统筹考虑、不断调整,在大力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同时,建立水沙调控体系并优化调度,合理开发、利用、处理泥沙问题,维持黄河健康生命、造福苍生。(樊瑞娜)

免责声明:《(水利论文)浅谈黄河泥沙开发利用与处理》一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水利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水利在线联系(QQ:593295900),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可以点击下面的打赏按钮,对本站进行打赏支持!

| 评论

评论

帐  号: 密码: (新用户注册)
验 证 码:
表  情:
内  容: